留言互动 MESSAGES LIST
姓名: 
联系方式: 
留言类别: 
: a
: 
  提  交 取  消

大家房产电子楼书

ABOUT DAJA

了解大家

推荐项目

掌握最新的项目走向,了解最新的项目动态。

大家荐书

布罗茨基:普希金的继承人

2016-02-05 17:53:44

荐书人 许志强


        在俄国,诗人拥有崇高地位;即便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苏联,创作有“合法 ”与“不合法”之分,普希金的荣耀也似乎仍可触及;而在俄语诗歌精英小圈子里,布罗茨基也正是被视为普希金的继承人。
        作为俄语诗人,布罗茨基年少成名,在列宁格勒地下文学圈很早确立了地位。
        他是文学教母阿赫玛托娃家的座上宾,深受器重。
        他的诗集在境外翻译出版,大诗人奥登为之作序,受到英美斯拉夫学界的瞩目。
        以赛亚•柏林说,读布罗茨基的俄语诗,“从一开始您便能看到一位天才”。



        纳博科夫读了长诗《戈尔布诺夫和戈尔恰科夫》,说此诗“是用俄语罕见的格律写出来的”,并给诗人寄去一条牛仔裤作为礼物(牛仔裤在1970年的苏联是稀罕物品)。
        索尔仁尼琴说他从不错过布罗茨基发表在俄语刊物上的诗作,始终欣赏其“杰出的诗艺 ”。
        布罗茨基在西方的名声却并非完全来自诗歌,而是基于其传奇性经历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他因写诗而获刑,被当局送去劳改,罪名是 “社会寄生虫 ”。这个轰动一时的事件导致他后来流亡西方。
        克洛德•西蒙的小说《植物园》(余中先译),描写诗人在北方劳改营的一张照片及审判的片段场景。
        库切的自传体小说《青春》(王家湘译),讲到主人公在伦敦,通过 BBC电台收听布罗茨基谈话,幻想如何跟劳改营里的诗人取得联系。囚禁中的诗人成了献身缪斯的英勇化身。
        冷战时期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博弈,给他打上一束强光,造就其 “流亡诗人 ”的显赫名声,这是他领受的一份苦乐参半的命运。
        他于1972年流亡西方,此后没有再回祖国。苏联当局不准许其年迈的父母探访独生子,一家人至死未能团聚。
        如今,这位流亡美国的诗人已经作古。谈到那段尘埃落定的历史,人们是在回顾那一代俄国作家的艰难命运时,才重温他们经历的“历史性梦魇 ”。
       《小于一》(黄灿然译)这本书,通篇弥漫着冷冽硬朗的铁灰色,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作者的那种经历。两篇自述生平的文章,像是用防腐技术加工的一种自然主义叙述,将乏味贫瘠的苏维埃生活环境刻画出来,读来令人难忘。
      《一个半房间》写到两只乌鸦,在叙述的间隙萦回不去,似乎暗示作者父母的亡灵;该篇凝练压抑的笔调渐渐传达出某种挽歌的调子。挽歌总是倾向于失去,诉说死亡和丧失,与设想其存在的亡灵展开对话。这是一种有意压制、冷峻而感人的叙述,其铁灰色基调显示出高度理智,也源于被政治放大的日常生活毛细孔的粗劣灰暗。所谓挽歌其实也是破碎的,总是断断续续,像是被实质性的死亡和丧失绊住了脚。



        《小于一》最富画面感的两篇回忆文章,把集权政治造成的伤痛展示给人看,用的是反讽而克制的态度,文笔有点乔治•奥威尔的味道,手法带有巴拉丁斯基的影响,后者的比重更大一些。也就是说,作者倾向于评述而非叙述,给既有的悲剧生活添加冷静的评论,而不仅仅是一种回忆和介绍。
        与集子同题的文章《小于一》,标题即在指示这种创作哲学。“小于一 ”(less than one),有中译者译为 “少于一 ”,这个译法不准确。照列夫•洛谢夫在《布罗茨基传》(刘文飞译)中的解释,less than one是出自 one is less than one这个句子,意思是说 “你小于你自己 ” 或“人小于他自己 ”,此处 “一”是指 “一个人 ”。所谓 “人小于他自己 ”,是指人通常的存在远离灵魂的完善。可以说,该篇主题的展开,举凡形而上的省思,涉及美学、文化、伦理,涉及记忆的功能和生活状态的评述,均发端于这种意识。《小于一》那种破碎的挽歌,断断续续的语体和节奏,也是从 “远离灵魂的完善 ”这个主题发展出来的。
       《小于一》收录的文学评论,以介绍俄国诗歌的篇章最为著名,对阿赫玛托娃、茨维塔耶娃、曼德尔施塔姆等人的创作进行导读性评论,每一篇都堪称精警动人,气度不凡,正如库切所言,“文学批评可以说是布罗茨基的拿手好戏 ”。如果说批评的真谛是在于说教,布罗茨基这些文章则称得上美学说教的典范,像占据布道讲坛,以独白语气在垂直穹顶下侃侃而谈。
       《小于一》除了介绍白银时代彼得堡诗歌传统,评述陀思妥耶夫斯基、普拉东诺夫等人的创作,还以不少篇幅评论欧美诗人,包括奥登、卡瓦菲斯、蒙塔莱和沃尔科特等;尤其是关于奥登的两篇文章《取悦一个影子》和《论 W.H.奥登的〈1939年 9月 1日〉》,是分量颇重的阐述。

------【大家荐书】第19期 

联系我们  |   新闻动态  |   隐私政策  |   法律声明

CopyRight © 2014 杭州市城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05002346号-7

友情链接: